拼音 “bà” 罢组词

  • 罢[ bà ]字在开头的词语
    1. 1、罢北[ bà běi  ]
      1.败走﹐败北。
    2. 2、罢惫[ bà bèi  ]
      1.疲惫。
    3. 3、罢敝[ bà bì  ]
      1.疲劳困敝。
    4. 4、罢敝[ bà bì  ]
      也作“罢弊”、“疲敝”、“疲弊”。困乏;劳累:庶民罢敝。
    5. 5、罢弊[ bà bì  ]
      1.同"罢敝"。
    6. 6、罢兵[ bà bīnɡ  ]
      1.停战。
  • 罢[ bà ]字在结尾的词语
    1. 1、毕罢[ bì bà  ]
      1.撇下;结束。
    2. 2、策罢[ cè bà  ]
      1.犹策免。
    3. 3、拜罢[ bài bà  ]
      1.犹拜免。
    4. 4、便罢[ biàn bà  ]
      1.才罢休。 2.犹言就算了,则已。
    5. 5、报罢[ bào bà  ]
      1.古谓批复所言之事作罢,即言事不准。 2.科举时代考试落第,亦称报罢。
    6. 6、黜罢[ chù bà  ]
      1.黜退,罢免。
  • 罢[ bà ]字在中间的词语
    1. 1、海瑞罢官[ hǎi ruì bà ɡuān  ]
      京剧剧目。吴晗作于1961年。明代应天巡抚海瑞微服上任,查明告老还乡的太师徐阶之子徐瑛侵占土地、强抢民女等罪行,依法判处徐瑛死罪。徐阶勾结朝内权臣,罢免海瑞,以便在新巡抚到任后翻案。海瑞却当着新巡抚之面处决犯人,然后交出官印,罢官而去。
    2. 2、劣倦罢极[ liè juàn bà jí  ]
      劣倦:疲倦之极;罢:通“疲”。形容疲倦到了极点。
    3. 3、二七大罢工[ èr qí dà bà ɡōnɡ  ]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的反帝、反军阀的政治罢工。2月7日,军阀吴佩孚在汉口、长辛店等地镇压罢工工人,造成流血惨案,所以这次罢工叫二七大罢工。
    4. 4、省港大罢工[ shěnɡ ɡǎnɡ dà bà ɡōnɡ  ]
      1925年6月19日,香港工人为支援上海“五卅”运动举行罢工。23日,回广州的香港罢工工人和广州工人、农民、学生十万人在广州举行游行示威,队伍经过沙面租界对岸的沙基时,遭英、法帝国主义水兵开枪射击,群众死五十余人,伤一百七十余人,造成“沙基惨案”。26日,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领导下,成立了省港罢工委员会和工人武装纠察队,得到了广东革命政府和各界人民的支持。纠察队到各海口驻防,严密封锁香港,断绝交通,使之成为死港。罢工坚持了十六个月,至1926年10月结束。这次罢工,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和
    5. 5、香港海员大罢工[ xiānɡ ɡǎnɡ hǎi yuán dà bà ɡōnɡ  ]
      1922年1月13日,香港海员工人因要求增加工资而举行罢工。在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苏兆征、林伟民等领导下,至2月底罢工人数增至十万余人。3月4日,大批工人离开香港回广州,行至九龙沙田时,遭英国军警开枪阻拦、镇压,当场打死四人,伤数百人,造成“沙田惨案”。工人坚持罢工,迫使港英当局同意增加工资、恢复工会、释放被捕工人、抚恤死难者家属等条件。3月8日罢工胜利结束。
    6. 6、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ān yuán lù kuànɡ ɡōnɡ rén dà bà ɡōnɡ  ]
      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矿工人为要求承认俱乐部有代表工人权利和增加工资举行罢工。路矿当局勾结军阀派兵企图镇压。在共产党人刘少奇、李立三等的领导下,一万七千多工人英勇斗争,迫使路矿当局承认工人提出的大部分条件,18日罢工取得了胜利。
  • 带有罢[ bà ]字的成语
    1. 1、罢黜百家[ bà chù bǎi jiā  ]
      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2. 2、罢于奔命[ bà yú bēn mìnɡ  ]
      1.原谓因受命到处奔走而精疲力尽。后以指忙于奔走应付﹐非常疲劳。
    3. 3、半涂而罢[ bàn tú ér bà  ]
      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同“半涂而废”。
    4. 4、春风报罢[ chūn fēnɡ bào bà  ]
      报罢:考试不中。指考试落第。
    5. 5、更待干罢[ ɡènɡ dài ɡān bà  ]
      意指怎肯干休。
    6. 6、蚤朝晏罢[ zǎo cháo yàn bà  ]
      1.见"蚤朝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