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kuí” 夔组词

  • 夔[ kuí ]字在开头的词语
    1. 1、夔府[ kuí fǔ  ]
      1.唐置夔州,州治在奉节,为府署所在,故称。
    2. 2、夔皋[ kuí ɡāo  ]
      1.亦作"夔皋"。 2.夔和皋陶的并称。夔,舜时乐官;皋陶,舜时刑官。两人居官皆有政绩。后因以借指贤明的辅弼大臣。
    3. 3、夔鼓[ kuí ɡǔ  ]
      1.《山海经.大荒东经》:"﹝流波山﹞其上有兽……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后因以"夔鼓"作为战鼓的美称。
    4. 4、夔旷[ kuí kuànɡ  ]
      1.夔与师旷的并称。夔,舜时乐官;旷,春秋晋乐师。
    5. 5、夔夔[ kuí kuí  ]
      1.戒惧敬慎貌。
    6. 6、夔乐[ kuí lè  ]
      1.借指庙堂雅乐。夔为舜时乐官,故称。
  • 夔[ kuí ]字在结尾的词语
    1. 1、皋夔[ ɡāo kuí  ]
      1.亦作"皐夔"。 2.皋陶和夔的并称。传说皋陶是虞舜时刑官﹐夔是虞舜时乐官。后常借指贤臣。
    2. 2、后夔[ hòu kuí  ]
      1.人名。相传为舜掌乐之官。
    3. 3、姜夔[ jiānɡ kuí  ]
      南宋词人。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终生未仕。精通音律,作词注重格律,音节谐美。有《扬州慢》等名篇。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4. 4、灵夔[ línɡ kuí  ]
      1.传说中的奇兽。
    5. 5、伶夔[ línɡ kuí  ]
      1.传说中黄帝时乐官伶伦和舜时乐正夔的并称。
    6. 6、龙夔[ lónɡ kuí  ]
      1.舜时贤臣龙与夔的并称。后泛指贤士。
  • 夔[ kuí ]字在中间的词语
    1. 1、蟠夔纹[ pán kuí wén  ]
      1.青铜器纹饰的一种。以盘曲的夔龙组成的图案。盛行于殷和西周。
    2. 2、一夔足[ yì kuí zú  ]
      1.《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夔一而足矣。"谓只要是真人才,一个就足够。
    3. 3、玉夔龙[ yù kuí lónɡ  ]
      又名《大红袍》、《海公奇案》。长篇弹词。内容以明代邹应龙之子邹彬遭仇家陷害事贯串全篇。着重写海瑞在义士杜鹊桥帮助下搭救邹彬,以及镖客韩林先后由边将王汝川和海瑞救助,幸免于难的故事。
    4. 4、皋夔稷契[ ɡāo kuí jì qì  ]
      1.亦作"皐夔稷契"。 2.传说中舜时贤臣皋陶﹑夔﹑后稷和契的并称。亦借指贤臣。
  • 带有夔[ kuí ]字的成语
    1. 1、夔龙礼乐[ kuí lónɡ lǐ lè  ]
      夔龙:相传为虞舜二臣,夔为乐官,龙为谏官。指可以作为规范的礼乐制度。
    2. 2、一夔一契[ yì kuí yí qì  ]
      夔契都是舜时贤臣,后因以之喻良辅。
    3. 3、一夔已足[ yì kuí yǐ zú  ]
      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