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u” 绿组词

  • 绿[ lu ]字在开头的词语
    1. 1、绿茶[ lǜ chá  ]
      一种非发酵茶。由鲜茶叶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制成。叶色青绿。水沏茶汁清香爽口,稍带苦涩味,回味甜。
    2. 2、绿地[ lǜ dì  ]
      1. 城市中绿化植被的空地。
    3. 3、绿豆[ lǜ dòu  ]
      1.一种草本植物,直立灌木状一年生豆类(Phaseolus aureus),相传原产印度,现广泛栽培于温暖地区,作绿肥或饲料,种子可食,通常绿色或黄色,是生制豆芽的主要原料,又可酿酒。2.该种植物的荚内成熟的种子。
    4. 4、绿矾[ lǜ fán  ]
      “硫酸亚铁”的俗称。见“硫酸亚铁”(1000页)。
    5. 5、绿化[ lǜ huà  ]
      栽种树木、花卉、草皮等绿色植物,以改善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条件的措施。绿化可以净化空气,减少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提供工业原料和其他林副产品。在国防上还可以起到伪装、隐蔽的作用。
    6. 6、绿浪[ lǜ lànɡ  ]
      1.一种能涌上船来的大波浪。
  • 绿[ lu ]字在结尾的词语
    1. 1、碧绿[ bì lǜ  ]
      青绿色:~的荷叶ㄧ田野一片~。
    2. 2、草绿[ cǎo lǜ  ]
      1. 绿而略黄的颜色。即“军装绿”。
    3. 3、翠绿[ cuì lǜ  ]
      1. 像翡翠那样的绿色;青绿色。
    4. 4、葱绿[ cōnɡ lǜ  ]
      1.浅绿又略显微黄的颜色。2.草木青翠。如:葱绿的山野。
    5. 5、豆绿[ dòu lǜ  ]
      像青豆一样的绿色。
    6. 6、果绿[ ɡuǒ lǜ  ]
      浅绿。
  • 绿[ lu ]字在中间的词语
    1. 1、贺绿汀[ hè lǜ tīnɡ  ]
      作曲家。湖南邵阳(今邵东)人。曾在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修科习音乐、绘画。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后在明星影片公司从事电影配乐。抗战爆发后,参加抗日救亡演剧队。1943年至延安,曾在鲁艺工作。1946年负责创建中央管弦乐团。1948年任华北文工团副团长。建国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协副主席、华东分会主席。作有歌曲《游击队歌》、《嘉陵江上》,合唱曲《新世纪的前奏》等,并为《马路天使》、《十字街头》等二十余部影片配乐。
    2. 2、红绿灯[ hónɡ lǜ dēnɡ  ]
      指挥车辆通行的信号灯,多设在城市的交叉路口,红灯指示停止,绿灯指示前进。
    3. 3、开绿灯[ kāi lǜ dēnɡ  ]
      比喻准许做某事:不能给不合格产品上市~。
    4. 4、囚绿记[ qiú lǜ jì  ]
      散文。陆蠡作。1940年发表。作者在北平的一家公寓外发现了一株常春藤,异常惊喜,就将它的柔条牵进屋里。常春藤尽管被“幽囚”在黑暗的小屋里,却固执地向窗外迎着阳光生长。作者去上海前,又将常春藤的柔条移回原来的位置,并祝福它永葆青春。作品借物抒情,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风格含蓄委婉。
    5. 5、叶绿素[ yè lǜ sù  ]
      植物细胞叶绿体中很重要的绿色色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物质。有叶绿素a、b、c,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已能人工合成,可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医药上的无毒着色剂。
    6. 6、常绿果树[ chánɡ lǜ ɡuǒ shù  ]
      树叶寿命较长,三五年不落叶的一类果树。如柑橘、橙、柠檬、香蕉、凤梨、荔枝、杨梅等。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
  • 带有绿[ lu ]字的成语
    1. 1、绿暗红稀[ lǜ àn hónɡ xī  ]
      形容暮春时绿廕幽暗、红花凋谢的景象。
    2. 2、绿鬓红颜[ lǜ bìn hónɡ yán  ]
      指年轻女子。同“绿鬓朱颜”。
    3. 3、绿鬓朱颜[ lǜ bìn zhū yán  ]
      形容年轻美好的容颜,借指年轻女子。
    4. 4、绿惨红愁[ lǜ cǎn hónɡ chóu  ]
      指妇女的种种愁恨。绿、红,指黑鬓红颜。
    5. 5、绿惨红销[ lǜ cǎn hónɡ xiāo  ]
      指妇女的种种愁恨。同“绿惨红愁”。
    6. 6、绿草如茵[ lǜ cǎo rú yīn  ]
      绿油油的草好象地上铺的褥子。常指可供临时休憩的草地。亦作“碧草如茵”。

拼音 “lù” 绿组词

  • 绿[ lù ]字在开头的词语
    1. 1、绿林[ lù lín  ]
      原指新莽末年以绿林山为根据地的起义军。后指聚集山林的武装集团:绿林好汉|绿林强盗。
    2. 2、绿营兵[ lù yínɡ bīnɡ  ]
      清代由汉人组成的政府军队。汉兵用绿旗,故称,又称绿旗兵。分马兵、步兵、水师。兵额一般在六十万人左右,时有增减。至清末裁废。
    3. 3、绿林起义[ lù lín qǐ yì  ]
      1. 公元17年,王匡、王凤在绿林山组织饥民起义,称绿林军,反对王莽政权。公元23年,起义军建立更始政权。同年在昆阳大败王莽军,乘胜西进,攻占长安,推翻了王莽的政权。
    4. 4、绿林赤眉起义[ lù lín chì méi qǐ yì  ]
      新莽末年农民起义。王莽改制加深了人民苦难。公元17年,王匡、王凤发动起义,因以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为根据地,故称“绿林军”。后出山分路进击,迅速壮大。次年,樊崇等在莒县(今属山东)起义,聚众数万,因以赤色染眉为标识,故称“赤眉军”。绿林、赤眉军与王莽军连年激战。23年,绿林军拥西汉皇族刘玄为帝,年号更始,并攻占长安、洛阳,杀王莽,推翻新朝,刘玄移都长安。樊崇赤眉军在更始政权建立后曾表示归附更始政权,因受排挤而率兵往关中,25年立刘盆子为帝,年号建世,不久攻入长安,消灭更始政权。次年退出长安,后为刘秀军击
  • 绿[ lù ]字在结尾的词语
    1. 绿[ lù ]字在中间的词语
      1. 1、夏绿林[ xià lù lín  ]
        又称“落叶阔叶林”。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下的植被类型。由夏季长叶、冬季落叶的乔木树种组成。主要分布在西欧、中国东北和华北、日本北部、朝鲜、北美洲东部等地。
      2. 2、鸭绿江[ yā lù jiānɡ  ]
        1.中朝两国界河。源出吉林东南中朝边境的白头山,西南流到辽宁丹东以下入黄海。长795公里。支流有长津江﹑浑江等。流域面积有6.37万平方公里。流量和水力资源丰富,冰期长约四个月。色若鸭头绿,故称。
      3. 3、鸭绿江[ yā lù jiānɡ  ]
        中国和朝鲜的界河。源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南麓,注入黄海。长795千米。含沙量少。水量较充沛。富水能资源,建有水丰和云峰等水电站。下游可通航。
    2. 带有绿[ lù ]字的成语
      1. 1、绿林大盗[ lù lín dà dào  ]
        指聚集山林的强盗。
      2. 2、绿林豪杰[ lù lín háo jié  ]
        指绿林中出众的人物。
      3. 3、绿林豪客[ lù lín háo kè  ]
        绿林:西汉王匡、王凤为首的“绿林军”。指聚集山林、反抗官府的武装力量指伤害人民的群盗股匪。
      4. 4、绿林豪士[ lù lín háo shì  ]
        指绿林中本领出众的人物。
      5. 5、绿林好汉[ lù lín hǎo hàn  ]
        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旧时也指聚众行劫的群盗股匪。
      6. 6、绿林强盗[ lù lín qiánɡ dào  ]
        指山林的强盗。

    “绿”的同音字组词(lù,l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