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ù” 塑组词

  • 塑[ sù ]字在开头的词语
    1. 1、塑建[ sù jiàn  ]
      1. 塑造;用可塑材料建造。如:塑建孙中山雕像。
    2. 2、塑炼[ sù liàn  ]
      1. 用塑炼机捏揉。
    3. 3、塑料[ sù liào  ]
      主要成分为合成的或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能在一定条件下加以塑化成形,所得产品最后能保持形状不变的材料。分热塑性和热固性两类。热塑性的受热软化,可反覆塑制,如聚氯乙烯、聚乙烯等。热固性的成形后再加热不能软化,不能反覆塑制,如酚醛塑料、氨基塑料等。具有质轻、绝缘、耐腐蚀、美观、易加工等优点。应用广泛。
    4. 4、塑像[ sù xiànɡ  ]
      1.用泥土或石膏等塑造的人像。
    5. 5、塑性[ sù xìnɡ  ]
      通常指固体材料所受外力超过其弹性限度后具有能永久保留形变的性质。
    6. 6、塑造[ sù zào  ]
      1.用石膏或泥土等可塑材料塑成人﹑物形象。 2.用文字描写或戏剧舞蹈表演创造人物形象。
  • 塑[ sù ]字在结尾的词语
    1. 1、壁塑[ bì sù  ]
      1.中国绘画﹑雕塑合一的一种艺术形式。亦称"隐塑"或"影壁"。借壁势塑造神鬼﹑人物﹑山水﹑楼阁﹑花卉等像,并施以色彩,形成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特殊样式。唐杨惠之的壁塑,时称天下第一。据说北宋画家郭熙见了杨惠之的山水壁塑,受到启发,以手堆泥于壁,使成凹凸之状,待干后,随其形迹用墨晕成山峦林壑,称为"壁影"。
    2. 2、彩塑[ cǎi sù  ]
      即“泥塑”(556页)。 【彩塑】即“泥塑”(556页)。
    3. 3、雕塑[ diāo sù  ]
      造型艺术的一种,用竹木、玉石、金属、石膏、泥土等材料雕刻或塑造各种艺术形象。
    4. 4、画塑[ huà sù  ]
      1.绘画与雕塑。
    5. 5、面塑[ miàn sù  ]
      1.用加彩色的糯米面捏成各式人物形象的一种民间工艺。
    6. 6、捻塑[ niǎn sù  ]
      1.揉捏塑造。
  • 塑[ sù ]字在中间的词语
    1. 1、氟塑料[ fú sù liào  ]
      分子结构中含有氟原子的塑料的总称。重要的品种有聚四氟乙烯(俗称“塑料王”)、聚三氟氯乙烯、氟塑料46等。耐化学腐蚀性强,电绝缘性优良。不易着火。可用作高级的耐腐蚀材料和耐热材料,制造管道、泵、阀、不粘锅涂层等。
    2. 2、可塑性[ kě sù xìnɡ  ]
      ①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并保持形变的性质,多指胶泥、塑料、大部分金属等在常温下或加热后能改变形状的特性。 ②生物体在不同的生活环境影响下,某些性质能发生变化,逐渐形成新类型的特性。
    3. 3、泥塑人[ ní sù rén  ]
      1.用泥土塑成的人像。形容人安稳不动的姿态。
    4. 4、酚醛塑料[ fēn quán sù liào  ]
      1.用苯酚和甲醛合成的一种塑料,质地坚硬,表面光滑。主要用作电气绝缘材料。俗称电木。
    5. 5、工程塑料[ ɡōnɡ chénɡ sù liào  ]
      具有较高强度和一些特殊性能的塑料。如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甲醛等。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电绝缘性、机械强度等。可作工程材料和替代金属制造机械零部件等。
    6. 6、泡沫塑料[ pào mò sù liào  ]
      内部具有很多微小气孔的塑料。用机械法(在进行机械搅拌的同时通入空气或二氧化碳使其发泡)或化学法(加入发泡剂)制得。分闭孔型和开孔型两类。闭孔型中的气孔互相隔离,有漂浮性;开孔型中的气孔互相连通,无漂浮性。可用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氨基甲酸酯等树脂制成。可作绝热和隔音材料,用途很广。
  • 带有塑[ sù ]字的成语
    1. 1、木雕泥塑[ mù diāo ní sù  ]
      用木头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不灵活或神情呆滞。
    2. 2、泥塑木雕[ ní sù mù diāo  ]
      指泥做的和木头雕的偶像。比喻人的表情和举动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