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xiàn” 县组词

  • 县[ xiàn ]字在开头的词语
    1. 1、县佰[ xiàn bǎi  ]
      1.恶霸。
    2. 2、县鄙[ xiàn bǐ  ]
      1.县与鄙。均古代行政区划之名。 2.泛指所属之县与鄙。
    3. 3、县伯[ xiàn bó  ]
      1.爵名。晋代侯﹑伯﹑子﹑男皆封以县;历代因之。南朝陈始加开国二字,称为开国县伯﹑开国县子。元有县子﹑县男﹑无县伯。明废。
    4. 4、县薄[ xiàn báo  ]
      1.垂帘。指小户人家。
    5. 5、县长[ xiàn zhǎnɡ  ]
      1.一县之行政长官。秦汉时人口万户以上的称县令,万户以下的称"县长"。唐宋以后有所更改,至民国时,又改称"县长"。
    6. 6、县车[ xiàn chē  ]
      1.谓上下陡坡时牵引车身。 2.古代指黄昏前的一段时间。 3.悬置其车。谓辞官致仕。 4.指致仕之年,一般为七十岁。
  • 县[ xiàn ]字在结尾的词语
    1. 1、鄙县[ bǐ xiàn  ]
      1.边鄙小县。
    2. 2、按县[ àn xiàn  ]
      1.巡察县政。
    3. 3、邦县[ bānɡ xiàn  ]
      1.卿的采地。
    4. 4、百县[ bǎi xiàn  ]
      1.古指京畿近郊各地。
    5. 5、本县[ běn xiàn  ]
      1.原籍所在的县份。 2.称自己所在之县。 3.当地的知县。 4.旧时知县的自称。
    6. 6、边县[ biān xiàn  ]
      1.靠近边界的县。
  • 县[ xiàn ]字在中间的词语
    1. 1、汲县冢[ jí xiàn zhǒnɡ  ]
      1.即汲冢。
    2. 2、郡县制[ jùn xiàn zhì  ]
      古代地方政权建制。于春秋、战国到秦代逐步形成。秦代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多郡。郡下设县,郡、县长官由中央政府任免。负责统治地方、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等。此制对后世地方政权组织形式有很大影响。
    3. 3、王县令[ wánɡ xiàn lìnɡ  ]
      1.东汉明帝时王乔,任叶县令,有神术,故称。见《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诗文中每以"王县令"称之。
    4. 4、叶县凫[ yè xiàn fú  ]
      1.汉应劭《风俗通.正失.叶令祠》:"俗说孝明帝时,尚书郎河东王乔,迁为叶令,乔有神术,每月朔常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无车骑,密令太史候望,言其临至时,常有双凫从东南飞来;因伏伺,见凫举罗,但得一双舄耳。"后因以"叶县凫"指代得到皇上眷念的县令。
    5. 5、知县事[ zhī xiàn shì  ]
      1.佐官代行县令职务称"知县事"。
  • 带有县[ xiàn ]字的成语
    1. 1、连州比县[ lián zhōu bǐ xiàn  ]
      指遍及各地。同“连州跨郡”。
    2. 2、神州赤县[ shén zhōu chì xiàn  ]
      后遂以“赤县神州”或“神州赤县”为中国的别称。
    3. 3、他乡异县[ tā xiānɡ yì xiàn  ]
      指远离家乡的外地。

“县”的同音字组词(xiàn,x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