晜

  • 晜字拼音:

    kūn 
  • 晜字部首:

  • 晜字五笔:

    JUXT
  • 晜字笔画:

    11
  • 晜字笔顺

    竖、横折、横、横、捺、撇、横折、横、横折、竖、撇
  • 4
  • 7
  • 上下结构
  • ACNH
  • KUYZ
  • 60227
  • 8517
  • 665C

字义解释

基本字义

kūn(ㄎㄨㄣ)

⒈  古同“昆”,兄。

统一码

晜字UNICODE编码U+665C,10进制: 26204,UTF-32: 0000665C,UTF-8: E6 99 9C。

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详细解释

暂无详解,欢迎补充。

康熙字典解释

昆【卷七】【日部】

同也。从日从比。古渾切〖注〗徐鍇曰:“日日比之,是同也。”

说文解字注

(昆)同也。夏小正。昆、小蟲。傳曰。昆者、衆也。由䰟。䰟也者、動也。小蟲動也。王制。昆蟲未蟄。鄭曰。昆、明也。明蟲者得陽而生。得陰而藏。以上數說兼之而義乃僃。惟明斯動。動斯衆。衆斯同。同而或先或後。是以昆義或爲先。如昆弟是也。或爲後。如昆命元龜、釋言昆後也是也。羽獵賦。噍噍昆鳴。从日。从比。从日者、明之義也。亦同之義也。从比者、同之義。今俗謂合同曰渾。其實當用昆、用㮯。古渾切。十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