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疎明”。
⒉ 通达明智。
⒊ 简要明确。
⒋ 疏朗透光。
⒌ 指疏淡的光辉。
引《庄子·应帝王》:“嚮疾强梁,物彻疏明。”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物,事也;彻,通也;事能通而开明也。”成玄英 疏:“鉴物洞彻,疏通明敏。”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知己》:“中山 刘颖 士端,疎明简畅; 潁川 韩拯 佐元,行备而文。”
引宋 叶适 《法度总论二》:“及 隋 之末年,丧乱蠭起,痈疽溃裂;而 太宗 一旦立法定制,疏明简直,上下易遵。”
引宋 张耒 《局中晚坐》诗:“高林晚叶渐疎明,雨过 长安 万屋青。”元 刘因 《登武阳》诗:“断虹云淡白,返照雨疎明。”
引宋 朱淑真 《闲步》诗:“乍得好凉宜散步,朦朧新月弄疏明。”
1.犹言传达命令。
1.在书信﹑文稿或文件上签上或打印上名字。
1.犹聪明。
1.赎取生命。
1.立名。
1.谓具备明察事物的能力。
1.用于书写的文字。 2.写上姓名。 3.擅长书法的名声。 4.字,别名。
1.犹书信。 2.书写诏书﹑命令。
1.不同的名号或名称。 2.区别名分。
1.特殊恩宠的诰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