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指书中因形近而误刻、误抄的字。《太平御览》卷六一八引晋葛洪《抱朴子·遐览》:“书三写,以鲁为胄,以帝为虎。”因以“帝虎”为文字讹误之典。
⒈ 指书中因形近而误刻、误抄的字。参见“鲁鱼”、“鲁鱼帝虎”。
引《太平御览》卷六一八引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书三写,以鲁为胄,以帝为虎。”因以“帝虎”为文字讹误之典。 宋 黄伯思 《校定楚词序》:“此书既古,简册迭传,亥豕帝虎,舛午甚多。”清 许增 《<山中白云词>缀言》:“陈眉公 《续祕笈》仅载下卷,以‘乐府指迷’标题,《四库存目》仍其名,中间帝虎陶阴,指不胜屈。”
⒈ 文字因形体相似而产生的讹误。见《太平御览·卷六一八·学部·正谬误》。
1.天帝所赐的福。
1.古代官衙或军营门前阻拦人马通行的木架。
1.地的门户。古代传说天有门,地有户,天门在西北,地户在东南。因称地之东南为"地户"。 2.泛指大地。 3.土地的所有者。 4.租种他人土地的人家。犹佃户。 5.道教称人的鼻子。
1.交替;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