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ɡōnɡ)
(ɡuǎn)

宫馆

  • [  ɡōnɡ ɡuǎn  ] 
  • ㄍㄨㄥ ㄍㄨㄢˇ
  • PK QNP

宫馆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离宫别馆。供皇帝游息的地方。

⒉  祠庙。

引证解释

⒈  离宫别馆。供皇帝游息的地方。

《汉书·元帝纪》:“罢角抵、 上林 宫馆希御幸者。”
《文选·张衡<西京赋>》:“郡国宫馆,百四十五。”
李善 注:“离宫别馆在诸郡国者。”
唐 元稹 《楚歌》之四:“万事捐宫馆,空山云雨期。”

⒉  祠庙。按,《史记·封禅书》作“宫观”。参见“宫观”。

《汉书·郊祀志上》:“於是郡国各除道,缮治宫馆名山神祠所,以望幸矣。”

国语辞典

⒈  宫城内的馆舍。

《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去侈靡、卑宫馆、坏苑囿、填池堑。」

宫馆(gong guan)同音词

  • 1、宫观[ɡōnɡ ɡuān ]

    1.供帝王游憩的宫馆。 2.祠庙。 3.道教的庙宇。 4.官名。宫观使的省称。宋宫观本为崇奉道教而设,大中祥符五年玉清昭应宫建成,始置宫观使,由前任宰相或现任宰相充任。此外还有提点﹑主管﹑判官﹑都监等官,皆为安排闲散官员而设,无实职。见《文献通考.职官十四》。

  • 2、宫观[ɡōnɡ ɡuān ]

    ①供帝王游憩的宫馆:帝幸宫观。 ②道教的庙宇:走进宫观参观|太乙宫观|万寿宫观。

  • 3、宫官[ɡōnɡ ɡuān ]

    1.太子属官。犹言宫僚。 2.宫中女官。 3.宦官,太监。

  • 4、工关[ɡōnɡ ɡuān ]

    1.明清专收客商贩运竹﹑木捐税的税关,由工部管辖。竹﹑木征税,自唐德宗时开始。明初设抽分竹木局,征竹﹑木﹑柴﹑炭等税。成化七年(1471年)设芜湖﹑荆州﹑杭州三局,由工部派员管理,税收供该部营缮费用,是为工关的权舆。清初沿明制,至鸦片战争后,改称常关。

  • 5、工官[ɡōnɡ ɡuān ]

    1.掌管工务的官员。

  • 6、共管[ɡònɡ ɡuǎn ]

    ①共同管理:社会治安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齐抓~。 ②国际共管的简称。

  • 7、共贯[ɡònɡ ɡuàn ]

    1.贯通;连贯。

  • 8、恭馆[ɡōnɡ ɡuǎn ]

    1.古代帝王收藏策书之处。

  • 9、公关[ɡōnɡ ɡuān ]

    公共关系的简称:~部门ㄧ~小姐(从事公关工作的女职员)。

  • 10、公馆[ɡōnɡ ɡuǎn ]

    官员、富人的住宅。

宫馆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