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驳异

  • [  bó yì  ] 
  • ㄅㄛˊ 一ˋ
  • CGR NA

驳异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驳异”。

⒉  驳杂歧异。

⒊  辩论不同意见。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駮异”。

⒉  驳杂歧异。

《后汉书·张奋传》:“臣以为 汉 当制作礼乐,是以先帝圣德,数下詔书,愍伤崩缺,而众儒不达,议多駮异。”
《宋书·礼志一》:“黄初 以来,诸儒共论正朔,或以改之为宜,或以不改为是,意取驳异,于今未决。”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石经》:“后汉 明帝 时,公卿言五经駮异,请开 吕不韦 冢,是未焚《诗》《书》前本。”
章炳麟 《訄书·哀焚书》:“何一人之言,而前后驳异如是也?”

⒊  辩论不同意见。

《新唐书·窦参传》:“然多与宰相驳异,数为排却,卒无以伤。”

驳异(bo yi)同音词

  • 1、驳议[bó yì ]

    1.亦作"驳议"。 2.古时臣属向皇帝上书的名称之一。就他人所论而予以辩驳。 3.犹异议。

  • 2、博依[bó yī ]

    1.广为比喻,指诗的比兴而言。一说指可以歌咏的杂曲。

  • 3、博艺[bó yì ]

    1.博通艺文。

  • 4、博议[bó yì ]

    1.全面详尽地讨论或评议。

  • 5、博易[bó yì ]

    1.交易;贸易。

  • 6、博弈[bó yì ]

    ①局戏和围棋。局戏也是古代弈棋之类的游戏。 ②指赌博:这伙人出为盗贼,聚为博弈。

  • 7、渤溢[bó yì ]

    1.水满涌流。

  • 8、跛倚[bǒ yǐ ]

    1.站立歪斜不正,倚靠于物。指不端庄的样子。 2.偏向于某一方。

  • 9、波溢[bō yì ]

    1.液体满而外溢。

  • 10、伯夷[bó yí ]

    1.相传为颛顼之师。《山海经.海内经》:"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是始生氐羌,氐羌乞姓。"郭璞注:"伯夷父,颛顼师,今氐羌其苗裔也。"《吕氏春秋.尊师》:"帝颛顼师伯夷父。"陈奇猷校释:"《汉书.古今人表》作'柏夷亮父',班固自注云:'颛顼师'。案,柏﹑伯通。伯夷其氏……亮其名,'父'则是男子之美称也。"一说"亮"即"夷"字之误,隶书'夷'字或作'夷',与'亮'形近。见清王引之《经义述闻.汉书》。 2.舜的臣子,齐太公的祖先。 3.商末孤竹君长子。

驳异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