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ú)
()

竹布

  • [  zhú bù  ] 
  • ㄓㄨˊ ㄅㄨˋ
  • THT DMH

竹布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即竹疏布。

⒉  指淡蓝色的布纹致密的棉布,常用来做夏季服装。也有白色的,叫白竹布。

引证解释

⒈  即竹疏布。参见“竹疏布”。

《新唐书·地理志七上》:“韶州 始兴郡 ……土贡竹布、钟乳、石斛。”

⒉  指淡蓝色的布纹致密的棉布,常用来做夏季服装。也有白色的,叫白竹布。

老舍 《四世同堂》十五:“天佑太太 扎挣着,很早的就起来,穿起新的竹布大衫,给老公公行礼。”
冰心 《往事·六一姊》:“她是那天和 六一姊 同坐的女伴中之一,只有十四五岁光景。身上穿着浅月白竹布衫儿。”

国语辞典

⒈  用竹纤维织成的布。

⒉  用亚麻纤维织成的亚麻布,质地致密,多淡青色。

⒊  质地细密的浅蓝色棉布,常用作夏装。

英语翻译

light cotton fabric

竹布(zhu bu)同音词

  • 1、纻布[zhù bù ]

    1.苎麻布。

  • 2、诸布[zhū bù ]

    1.祭星的神庙。

  • 3、筑补[zhù bǔ ]

    1.修补。

  • 4、竹卜[zhú bǔ ]

    1.折竹占卜。

  • 5、竹篰[zhú bù ]

    1.用竹篾编的笼子。

  • 6、逐捕[zhú bǔ ]

    1.犹追捕。

  • 7、逐步[zhú bù ]

    1.随着步履。 2.一步一步地。

  • 8、主部[zhǔ bù ]

    1.主管的部门。

  • 9、主簿[zhǔ bù ]

    1.官名。汉代中央及郡县官署多置之。其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至魏晋时渐为将帅重臣的主要僚属,参与机要,总领府事。此后各中央官署及州县虽仍置主簿,但任职渐轻。唐宋时皆以主簿为初事之官。明清时各寺卿也有设主簿的,或称典簿。外官则设于知县以下,为佐官之一。后省并。《南史.儒林传.伏曼容》:"﹝伏曼容﹞父胤之,宋司空主簿。"

  • 10、驻步[zhù bù ]

    1.停步。

竹布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