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ōnɡ)

五松

  • [  wǔ sōnɡ  ] 
  • ㄨˇ ㄙㄨㄥ
  • GG SWC

五松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秦始皇登泰山,避雨松树下,因封为五大夫松。后人误以为是五株松树,故称五松。山名。在今安徽·铜陵县东南。

引证解释

⒈  秦始皇 登 泰山,避雨松树下,因封为五大夫松。后人误以为是五株松树,故称五松。详“五大夫”。

唐 李白 《奉钱二翁寻桃花源序》:“虽五松受职,草木有知,而万象乖度,礼刑将弛。”
金 元好问 《送仲梁出山》诗:“五松平头白日静,千山万山如乱云。”
《秦并六国平话》卷下:“始皇 等待雾开,见五松遮盖车驾。 秦始皇 遂封为五大夫。”

⒉  山名。在今 安徽 铜陵县 东南。 唐 诗人 李白 曾筑室居此。

唐 李白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诗:“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躋攀,徵古絶遗老,因名 五松山。”
明 嘉靖 《铜陵县志·地理志》:“五松山,在县南四里,山旧有松,一本五枝,故名。 唐 李白 筑室于上,为 五松书院。”

五松(wu song)同音词

  • 1、霿淞[wù sōnɡ ]

    1.同"雾淞"。

  • 2、武松[wǔ sōnɡ ]

    小说《水浒传》中人物。排行第二,人称武二郎。勇猛刚烈,曾于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后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杀死张都监。为逃避缉捕,改行者打扮,绰号行者。后投奔梁山农民起义军,反对接受朝廷招安。是人民群众喜爱的英雄形象。

  • 3、诬讼[wū sònɡ ]

    1.虚构事实﹐提起诉讼。

  • 4、雾淞[wù sōnɡ ]

    1.寒冷天﹐雾滴碰到在零度以下的树枝等物时﹐再次凝成白色松散的冰晶﹐叫"雾淞"。通称树挂。

五松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