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刑法;刑律。
引《左传·昭公六年》:“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杨伯峻 注:“刑辟即刑律。”《旧唐书·杨嗣复传》:“天后 重行刑辟,轻用官爵,皆自图之计耳。”《明史·沉鲤传》:“鲤(沉鲤 )劾 国祥(张国祥 ),詆诬导諛,请正刑辟。”郭沫若 《十批判书·庄子的批判》:“已经是由奴隶制蜕化出来了,但满地都是刑辟陷阱,只求免死而已。”
⒈ 刑法。
引《左传·昭公六年》:「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庶狱明慎,刑辟端详。」
1.亦作"行辟"。 2.行为邪僻。
1.性情喜好。僻,通"癖"。
1.见"行僻"。
1.消遣解闷。 2.谓令人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