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
(shān)

研山

  • [  yán shān  ] 
  • 一ㄢˊ ㄕㄢ
  • DGA MMM

研山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砚台的一种。利用山形之石,中凿为砚,砚附于山,故名。

引证解释

⒈  砚台的一种。利用山形之石,中凿为砚,砚附于山,故名。参见“砚山”。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五:“江 南 李氏后主,寳一研山,径长尺踰咫,前耸三十六峯,皆大如手指,左右则两阜坡陀,而中凿为研。”
宋 米芾 《宝晋斋研山图》:“右此石是 南唐 寳石,久为吾斋研山,今被 道祖 易去。”
清 王士禛 《分甘馀话》卷三:“灵璧 石、 英德 石可作研山、悬磬。”

研山(yan shan)同音词

  • 1、妍赡[yán shàn ]

    1.优美而充实。

  • 2、严善[yán shàn ]

    1.严谨而完善。

  • 3、砚山[yàn shān ]

    1.砚台的一种。利用山形之石,中凿为砚,砚附于山,故名。

  • 4、弇山[yǎn shān ]

    1.山名。古谓日没之所。又名崦嵫山﹑弇兹山。 2.园名。在江苏省太仓县﹐为明王世贞所筑。因以为王世贞的别称。

  • 5、炎山[yán shān ]

    1.传说中的火山。

  • 6、雁山[yàn shān ]

    1.亦作"鴈山"。 2.即雁门山。 3.即雁荡山。

  • 7、雁膳[yàn shàn ]

    1.亦作"鴈膳"。 2.菰米的别称。《管子·地员》﹕"其种雁膳黑实﹐朱跗黄实。"郭沫若等集校﹕"杨慎云﹕菇﹐《管子》谓之雁膳﹐以雁食之也。"一说﹐即青稞。张佩纶曰﹕"《说文》'稞﹐谷之善者﹐一曰无皮谷'﹐《周礼·膳夫》'膳之言善'﹐膳﹑善通。《四民月令》'青稞麦与大麦同■冱■﹐麺美﹐磨尽无麸'﹐此即《说文》所谓无皮稞为谷之善者﹐且与大麦同﹐与雁味相宜﹐故名之曰'雁膳'。"

  • 8、眼闪[yǎn shǎn ]

    1.瞬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 9、燕山[yàn shān ]

    1.指自天津市蓟县东南绵延而东直至海滨的燕山山脉。 2.指燕然山。亦借指边塞。 3.指战国时筑黄金台招贤的燕昭王。 4.宋宣和四年改燕京为燕山府。后以指燕京,即今北京市。

研山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