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ǒu)

吐口

  • [  tú kǒu  ] 
  • ㄊㄨˇ ㄎㄡˇ
  • KFG KKKK

吐口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从口里吐出。

spit;

⒉  说出。

这事他绝不吐口应许。

say;

引证解释

⒈  从口里吐出。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血人于牙,不肯吐口。”

⒉  开口说话。多用于表示同意、提出要求等。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总论》:“多方説合,始得从傍劝解,而尸亲仍未尝吐口也。”
《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任他那上司百般的牢笼,这事他絶不吐口应许。”
浩然 《石山柏》:“那时候,领导上很器重他,他 石山柏 只要要求脱产,出去就是区委书记,如今当个县长没问题;他呀,就是不吐口。”

国语辞典

⒈  透露口风。

《金瓶梅·第三七回》:「这婆子见他吐了口儿,坐了一回,千恩万谢去了。」

英语翻译

to spit, fig. to spit out (a request, an agreement etc)​

德语翻译

cracher, recracher

吐口(tu kou)同音词

  • 1、瘏口[tú kǒu ]

    1.犹苦口。不辞繁劳﹑反复恳切地说。语本《诗.豳风.鸱鸮》:"予口卒瘏。"原谓口舌劳累致病。

  • 2、土口[tǔ kǒu ]

    1.洞口。语出《文选.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李善注:"土囊,大穴也。盛行之《荆州记》曰:'宜都佷山县有山,山有穴,口大数尺为风井,土囊当此之类也。'"

  • 3、土寇[tǔ kòu ]

    1.旧时对地方上的反叛者或起义农民的蔑称。

吐口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