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ǎo)
()

宝衣

  • [  bǎo yī  ] 
  • ㄅㄠˇ 一
  • PGY YE

宝衣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贵重的衣服。

⒉  僧、道的衣服。

引证解释

⒈  贵重的衣服。

《文选·陆倕<石阙铭>》:“焚其綺席,弃彼宝衣。”
李善 注:“《六韜》曰, 紂 时妇人以文綺为席,衣以綾紈者三千人。”
唐 杜甫 《即事》诗:“秋思抛云髻,腰支胜宝衣。”
唐 刘禹锡 《荆门道怀古》诗:“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

⒉  僧、道的衣服。

《观佛三昧海经·观四威仪品之馀》:“诸天闻已,各脱宝衣竞以拂窟。”
《法华经·譬喻品》:“无量宝衣,及诸卧具。”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上元日道室焚修》诗:“飆御有声时杳杳,宝衣无影自珊珊。蕊书乙见斋心易,玉籍求添拜首难。”

宝衣(bao yi)同音词

  • 1、保乂[bǎo yì ]

    1.亦作"保艾"。治理使之安定太平。 2.养育安定。

  • 2、保义[bǎo yì ]

    1.唐李德裕任剑南节度使时,建精兵五军,其一军称保义。

  • 3、保役[bǎo yì ]

    1.谓居间作保,替债主奔走办事。

  • 4、褒义[bāo yì ]

    字句里含有的赞许或好的意思:~词。

  • 5、包衣[bāo yī ]

    1.满语"包衣阿哈"的简称。亦简称"阿哈"。"包衣"即"家的";"阿哈"即"奴隶"。为满族贵族所占有﹐没有人身自由﹐被迫从事各种家务劳动和生产劳动。来源有战俘﹑罪犯﹑负债破产者和包衣所生的子女等。清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治后﹐有因战功等而置身显贵的﹐但对其主子仍保留奴才身份。 2.药剂学术语。指包裹丸剂的一层糖质或胶质外皮。

  • 6、宝意[bǎo yì ]

    1.指帝王及神佛的意旨。

  • 7、饱佚[bǎo yì ]

    1.饱足安逸。

  • 8、暴衣[bào yī ]

    1.晒衣服。

  • 9、暴益[bào yì ]

    1.同"暴溢"。

  • 10、暴溢[bào yì ]

    1.急剧涨溢。

宝衣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