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收敛威怒之貌。
⒉ 指和颜悦色貌。
⒈ 收敛威怒之貌。 《明史·杨荣传》:“帝( 成祖 )威严,与诸大臣议事未决,或至发怒。
引荣 至,輒为霽颜,事亦遂决。”
引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阎罗宴》:“王者霽颜命坐,即赐宴饮。”李大钊 《青春》:“偷隙一盼,霽颜相向。”
⒈ 霁,雨过天晴。霁颜指内心恼怒,但表面上却装成和颜悦色的样子。
引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帝意不悦,为霁颜,以老娘呼之,谕以一家子无拘畏。」
1.记录言论。
1.记识验证。 2.指记识验证之物。
1.古代纪国宝器名。
1.有歌妓侍奉在旁的酒筵。
1.急遽地说话。 2.指轻率而不合理的话。 3.急促的语音。
1.几案和座席。机,通"几"。
1.指穷苦人的素食。泛指粗食。
1.腌菜和盐。借指素食。 2.指清贫生活。
1.滞留。
〈书〉拖延:~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