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佛教语。指护法众天神。佛经言欲界有六天,色界之四禅有十八天,无色界之四处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韦驮天等诸天神,总称之曰诸天。
⒉ 指神界的众神位。后泛指天界;天空。
引《长阿含经》卷一:“佛告比丘, 毗婆尸菩萨 生时,诸天在上於虚空中,手执白盖宝扇,以障寒暑风雨尘土。”南朝 宋 谢灵运 《昙隆法师诔》序:“且三界迴沉,诸天倏瞬。”《敦煌变文汇录·频婆娑罗王后宫綵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文》:“人民欢喜皆称嘆,诸天爱护讚精明。”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法堂里摆列着诸天圣像。”《西游记》第十七回:“诸天遂来洞口报知。”
引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阴隐客》:“修行七十万日,然后得至诸天,或 玉京、蓬莱、崑閬、姑射。”清 林则徐 《即目》诗:“不知身与诸天接,却讶云从下界生。”
1.缀珠的耳饰。
1.诛灭。
1.指西南方。
1.犹滔天。
1.小洲上的田。
1.撑天,支天。
1.照耀天空。 2.犹冲天。比喻气势极为高涨。
1.挖掘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