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学生律己的成语(22个)

  • 1、

    闭门思过 [ bì mén sī guò ]

    释义:过:过失。关起门来反省。

    出处:《汉书·韩延寿传》:“因入卧传舍,闭閤思过。”三国蜀·诸葛亮《黜来敏教》:“自谓能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 2、

    吃苦耐劳 [ chī kǔ nài láo ]

    释义:耐:禁受得住。能过困苦的生活,也经得起劳累。

    出处:周恩来《目前形势和新四军的任务》:“而我们新四军能吃苦耐劳,不怕困难。”

  • 3、

    从善若流 [ cóng shàn ruò liú ]

    释义: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同“从善如流”。

    出处:《新唐书·张玄素传》:“从善若流,尚恐不逮,饰非拒谏,祸可既乎?”

  • 4、

    反躬自省 [ fǎn gōng zì xǐng ]

    释义:躬:自身;省: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出处:《礼记·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 5、

    抚心自问 [ fǔ xīn zì wèn ]

    释义:摸着自己的胸口问问自己。表示自我反省。

    出处:鲁迅《华盖集 这回是“多数”的把戏》:“倘使我看了《闲话》之后,便抚心自问:‘要是二百人中有一百九十九人入了女大便怎样?’”

  • 6、

    负荆请罪 [ fù jīng qǐng zuì ]

    释义: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7、

    反躬自责 [ fǎn gōng zì zé ]

    释义:回过头来责备自己。

    出处:鲁迅《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二》:“假如当局者稍有良心,应如何反躬自责,激发一点天良?”

  • 8、

    反听内视 [ fǎn tīng nèi shì ]

    释义: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后汉书·王允传》:“夫内视反听,则忠臣竭诚;宽贤务能,则义士厉节。”

  • 9、

    过而能改 [ guò ér néng gǎi ]

    释义: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出处:《左传·宣公二年》:“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10、

    艰苦朴素 [ jiān kǔ pǔ sù ]

    释义:指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作风。

    出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要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

  • 11、

    克己复礼 [ kè jǐ fù lǐ ]

    释义: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出处:《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12、

    宽以待人 [ kuān yǐ dài rén ]

    释义:宽:宽容。以宽宏大度的态度来对待别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 13、

    内视反听 [ nèi shì fǎn tīng ]

    释义: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后汉书·王允传》:“夫内视反听,则忠臣竭诚;宽贤务能,则义士厉节。”

  • 14、

    闻过则喜 [ wén guò zé xǐ ]

    释义:过:过失;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 15、

    问心无愧 [ wèn xīn wú kuì ]

    释义:问心:问问自己。扪心自问,毫无愧色。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就是将来外面有点风声,好在这钱不是老爷自己得的,自可以问心无愧。”

  • 16、

    严于律己 [ yán yú lǜ jǐ ]

    释义: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

    出处:宋·陈亮《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天治道。”

  • 17、

    从善如流 [ cóng shàn rú liú ]

    释义: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出处:《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 18、

    宽宏大度 [ kuān hóng dà dù ]

    释义:形容度量大,能容人。

    出处: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宽宏大度,何所不容。”

  • 19、

    扪心自问 [ mén xīn zì wèn ]

    释义: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怎么样。指自己反省。

    出处:唐 白居易《和梦游春诗》:“扪心无愧畏,腾口有谤讟。”

  • 20、

    反求诸己 [ fǎn qiú zhū jǐ ]

    释义: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 21、

    扪心无愧 [ mén xīn wú kuì ]

    释义:扪:摸;愧:惭愧。摸着胸口自问,毫无惭愧之处。

    出处: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扪心无愧畏,腾口有谤讟。”

  • 22、

    勤俭节约 [ qín jiǎn jié yuē ]

    释义:指人勤于劳作而生活简单俭朴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俭节约的双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