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风浪的四字成语(16个)

  • 1、

    大风大浪 [ dà fēng dà làng ]

    释义:指巨大的风浪。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

    出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风大浪也不可怕。人类社会就是从大风大浪中发展起来的。”

  • 2、

    飞沙走石 [ fēi shā zǒu shí ]

    释义: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狂暴。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苍梧、南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沙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

  • 3、

    风口浪尖 [ fēng kǒu làng jiān ]

    释义: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

    出处:向春《煤城怒火》第21章:“现在到了风口浪尖,是咱挺身的时候了,为了党,为了人民,为了抗日,一定要干出个英雄样来!”

  • 4、

    风平浪静 [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释义: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七:“僧问:‘风恬浪静时如何?’师曰:‘吹倒南墙。’”

  • 5、

    风急浪高 [ fēng jí làng gāo ]

    释义:形容风浪很大。

    出处:《文汇报》1992.3.2:“出海口附近波涛汹涌,风急浪高。”

  • 6、

    惊涛骇浪 [ jīng tāo hài làng ]

    释义: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出处:唐·田颖《玉山堂文集·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 7、

    逆风恶浪 [ nì fēng è làng ]

    释义:比喻险恶的形势。

    出处:《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即使尹老师满腹牢骚及烦躁,也还是听到铃声,奔赴教室,顶着‘四人帮’掀起的逆风恶浪,为学生们上课。”

  • 8、

    声势浩大 [ shēng shì hào dà ]

    释义:声势:声威和气势;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其实他们空着没有一点事,也不见得怎么为患地方,不过声势浩大罢了。”

  • 9、

    无风起浪 [ wú fēng qǐ làng ]

    释义:比喻平白无故地生出事来。有故意制造事端的意思。

    出处:唐·希运《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达摩西来,无风起浪;世尊拈花,一场败缺。”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六:“洋澜左蠡,无风浪起。”

  • 10、

    兴风作浪 [ xīng fēng zuò làng ]

    释义:兴、作:引起。原指神话小说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后多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出处:元·无名氏《锁魔镜》第一折:“嘉州有冷,源二河,河内有一健蛟,兴风作浪,损害人民。”

  • 11、

    汹涌澎湃 [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

    释义: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出处: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沸乎暴怒,汹涌澎湃。”

  • 12、

    暴风骤雨 [ bào fēng zhòu yǔ ]

    释义:暴、骤:急速,突然。又猛又急的大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出处:《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 13、

    白浪掀天 [ bái làng xiān tiān ]

    释义:掀:翻腾。形容风大浪高。

    出处:唐·白居易《风雨晚泊》诗:“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 14、

    惊风骇浪 [ jīng fēng hài làng ]

    释义:比喻使世俗震动、极不寻常。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据地保那张报单,五路通详上去,奉到宪批,批了‘如详办理’四个大字,把一桩惊风骇浪的大案,办得来云过天空!”

  • 15、

    狂风恶浪 [ kuáng fēng è làng ]

    释义:恶浪:凶猛的浪头。比喻形势或处境非常险恶、危急。

    出处: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一章:“对敌斗争,好比在海上遇到狂风恶浪,你怕它,不行。”

  • 16、

    波涛滚滚 [ bō tāo gǔn gǔn ]

    释义:滚滚:大水奔流的样子。形容江河奔流而来或迅猛发展的潮流

    出处:元·郑廷玉《楚宫》:“便有那波涛滚滚长江限,假若是无敌手战应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