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性格的成语有哪些(91个)

  • 1、

    按部就班 [ àn bù jiù bān ]

    释义: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出处:晋·陆机《文赋》:“然后选义案部,考辞就班。”

  • 2、

    半斤八两 [ bàn jīn bā liǎng ]

    释义: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

    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

  • 3、

    大智若愚 [ dà zhì ruò yú ]

    释义:某些才智出众的人,看来好象愚笨,不露锋芒。

    出处: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 4、

    胆小怕事 [ dǎn xiǎo pà shì ]

    释义:胆子非常小,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怕惹麻烦。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9回:“谁知四下里物色遍了,遇着的,倒大多数是醉生梦死、花天酒地的浪子,不然便是胆小怕事、买进卖出的商人。”

  • 5、

    喋喋不休 [ dié dié bù xiū ]

    释义:喋喋:形容说话多;体:停止。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

    出处:《汉书·张释之传》:“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

  • 6、

    多愁善感 [ duō chóu shàn gǎn ]

    释义:善:容易。经常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思想空虚,感情脆弱。

    出处: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 7、

    道合志同 [ dào hé zhì tóng ]

    释义:指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

    出处:三国·魏·曹植《陈审举表》:“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至陋也。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谟神通。”

  • 8、

    肝胆相照 [ gān dǎn xiāng zhào ]

    释义:肝胆:比喻真心诚意。比喻以真心相见。

    出处:宋·赵令畸《侯鲭录》:“同心相亲,照心照胆寿千春。”

  • 9、

    光明正大 [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

    释义: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出处:《朱子语类》卷七三:“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 10、

    光明磊落 [ guāng míng lěi luò ]

    释义: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公子光明磊落,为天人所钦瞩。”

  • 11、

    刚正不阿 [ gāng zhèng bù ē ]

    释义: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谒者,便以为不贤。”

  • 12、

    豪放不羁 [ háo fàng bù jī ]

    释义:形容人性情豪迈,不受拘束。

    出处:《北史·张彝传》:“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无所顾忌。”

  • 13、

    好吃懒做 [ hào chī lǎn zuò ]

    释义:好:喜欢、贪于。贪于吃喝,懒于做事。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这样好吃懒做的淫妇,睡到这等日高才起来。”

  • 14、

    和蔼可亲 [ hé ǎi kě qīn ]

    释义: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 15、

    患得患失 [ huàn dé huàn shī ]

    释义: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出处:《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 16、

    坚持不懈 [ jiān chí bù xiè ]

    释义: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出处:《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 17、

    见利忘义 [ jiàn lì wàng yì ]

    释义: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出处:《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 18、

    见异思迁 [ jiàn yì sī qiān ]

    释义: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出处:《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 19、

    斤斤计较 [ jīn jīn jì jiào ]

    释义:斤斤:形容明察,引伸为琐碎细小。只对无关紧要的事过分计较。

    出处:《诗·周颂·执竞》:“斤斤其明。”

  • 20、

    精力充沛 [ jīng lì chōng pèi ]

    释义:体力强盛,精神充足。

    出处:李晓明《平原枪声》:“他精力充沛,两眼闪光。”

  • 21、

    精神焕发 [ jīng shén huàn fā ]

    释义:形容精神振作,情绪饱满。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香》:“生觉丹田火热,精神焕发。”

  • 22、

    井井有条 [ jǐng jǐng yǒu tiáo ]

    释义: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

    出处:《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 23、

    老实巴交 [ lǎo shí bā jiāo ]

    释义:形容人规规矩矩,谨慎胆小的样子。

    出处:徐光耀《平原烈火》:“一个一个心慈面善,全是老实巴交的。”

  • 24、

    目中无人 [ mù zhōng wú rén ]

    释义: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赵奢子赵括,自少喜谈兵法,家传《六韬》、《三略》之书,一览而尽;尝与父奢论兵,指天画地,目中无人,虽奢亦不能难也。”

  • 25、

    排斥异己 [ pái chì yì jǐ ]

    释义:排挤、清除和自己意见不同或不属于自己集团派系的人。

    出处:《晋书·殷顗传》:“顗见江绩亦以正直为仲堪所斥,知仲当逐异己,树置所亲。”

  • 26、

    生气勃勃 [ shēng qì bó bó ]

    释义: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15卷:“余选钱文敏公诗甚少,家人误抄十余章,余读之,生气勃勃,悔知公未尽。”

  • 27、

    随波逐流 [ suí bō zhú liú ]

    释义:逐: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 28、

    觞酒豆肉 [ shāng jiǔ dòu ròu ]

    释义:觞,古代盛酒器;豆,古代盛食器。泛指饮食。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坊记》:“觞酒豆肉,让而受恶,民犹犯次。”

  • 29、

    少言寡语 [ shǎo yán guǎ yǔ ]

    释义:指平时说话不多。

    出处: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一章:“少言寡语的赵庆田,是和他一起参的军,一起入的党。”

  • 30、

    外合里差 [ wài hé lǐ chà ]

    释义:比喻口是心非。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6回:“你说你恁行动,两头戳舌献勤,出尖儿,外合里差。”

  • 31、

    小心谨慎 [ xiǎo xīn jǐn shèn ]

    释义: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

    出处:《汉书·霍光传》:“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

  • 32、

    心口如一 [ xīn kǒu rú yī ]

    释义: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五回:“紫芝妹妹嘴虽厉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 33、

    心直口快 [ xīn zhí kǒu kuài ]

    释义:性情直爽,有话就说。

    出处:元·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

  • 34、

    兴致勃勃 [ xìng zhì bó bó ]

    释义: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到了郡考,众人以为缁氏必不肯去,谁知他还是兴致勃勃道:‘以天朝之大,岂无看文巨眼。’”

  • 35、

    臭味相投 [ xiù wèi xiāng tóu ]

    释义:臭味:气味;相投:互相投合。彼此的思想作风、兴趣等相同,很合得来(常指坏的)。

    出处:《左传·襄公八年》:“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汉·蔡邕《玄文先生李休碑》:“凡其亲昭朋徒、臭味相与,大会而葬之。”

  • 36、

    循规蹈矩 [ xún guī dǎo jǔ ]

    释义: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出处: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 37、

    心口不一 [ xīn kǒu bù yī ]

    释义: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出处:《醒世姻缘传》第八十二回:“我是这们个直性子,希罕就说希罕,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

  • 38、

    言行不一 [ yán xíng bù yī ]

    释义: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出处:《逸周书 官人》:“言行不类相似,始终相悖。”

  • 39、

    言行相诡 [ yán xíng xiāng guǐ ]

    释义:诡:违反,违背。说的和做的相违背。指言行不一。

    出处:《吕氏春秋·淫辞》:“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

  • 40、

    一本正经 [ yī běn zhèng jīng ]

    释义: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百家》:“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

  • 41、

    一丝不苟 [ yī sī bù gǒu ]

    释义: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 42、

    意气相投 [ yì qì xiāng tóu ]

    释义:意气:志趣性格;投:合得来。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出处:元·官大用《范张鸡黍》:“咱意气相投,你知我心忧。”

  • 43、

    异想天开 [ yì xiǎng tiān kāi ]

    释义:异:奇异;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一回:“这可谓异想天开了。”

  • 44、

    勇往直前 [ yǒng wǎng zhí qián ]

    释义: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不顾旁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说出人不敢说的道理。”

  • 45、

    忧心忡忡 [ yōu xīn chōng chōng ]

    释义: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出处:《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 46、

    犹豫不决 [ yóu yù bù jué ]

    释义: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

    出处:《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周书·贺拔胜传》:“今乃顿兵不进,犹豫不决。”

  • 47、

    杂乱无章 [ zá luàn wú zhāng ]

    释义:章:条理。乱七八糟,没有条理。

    出处: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其为言也,杂乱而无章。”

  • 48、

    瞻前顾后 [ zhān qián gù hòu ]

    释义:瞻:向前看;顾:回头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 49、

    真心诚意 [ zhēn xīn chéng yì ]

    释义: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出处: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 50、

    直截了当 [ zhí jié liǎo dàng ]

    释义:形容说话做事爽快、干脆。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五回:“紫芝妹妹嘴虽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 51、

    志同道合 [ zhì tóng dào hé ]

    释义: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 52、

    专心致志 [ zhuān xīn zhì zhì ]

    释义: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出处:《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 53、

    自以为是 [ zì yǐ wéi shì ]

    释义: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出处:《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孟子·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 54、

    自相矛盾 [ zì xiāng máo dùn ]

    释义: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处:《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 55、

    正正堂堂 [ zhèng zhèng táng táng ]

    释义:本指正正的旗号,堂堂的阵容。现形容正大光明。

    出处:《孙子·军争》:“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人家的话正正堂堂,料着一时驳不倒。”

  • 56、

    表里如一 [ biǎo lǐ rú yī ]

    释义: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出处:《朱子全书·论语》:“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 57、

    不相上下 [ bù xiāng shàng xià ]

    释义:分不出高低好坏。形容水平相当。

    出处:唐·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 58、

    聪明伶俐 [ cōng míng líng lì ]

    释义:聪明:智力发达,天资高。伶俐:灵活、乖巧。形容小孩头脑机灵,活泼且乖巧。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你是聪明伶俐的人,也须识些轻重。”

  • 59、

    慢条斯理 [ màn tiáo sī lǐ ]

    释义: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在意如不在意。”

  • 60、

    情投意合 [ qíng tóu yì hé ]

    释义:投:相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

形容性格的词语有哪些(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