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讲话口吃的成语(50个)

  • 1、

    诚惶诚恐 [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

    释义: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出处:汉·杜诗《乞退郡疏》:“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 2、

    词不逮理 [ cí bù dài lǐ ]

    释义: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出处: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少孺(枚乘)速而未工,长卿(司马相如)工而未速,孟坚(班固)辞不逮理,平子(张衡)意不及文。”

  • 3、

    沉毅寡言 [ chén yì guǎ yán ]

    释义:沉毅:深沉宁静。深沉文静,不爱多说话。

    出处:《资治通鉴·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广德元年》:“崇义有勇力,能卷铁舒钩,沉毅寡言,得众心。”

  • 4、

    怛然失色 [ dá rán shī sè ]

    释义:怛:畏惧,恐惧。指因害怕而变脸色。

    出处:宋·苏洵《送石昌言舍人北使行》:“闻介马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人者怛然失色。”

  • 5、

    大惊失色 [ dà jīng shī sè ]

    释义: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出处:《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

  • 6、

    担惊受怕 [ dān jīng shòu pà ]

    释义: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 7、

    胆裂魂飞 [ dǎn liè hún fēi ]

    释义:裂:破裂。魂:魂灵、神志。胆也破了,魂也飞了。形容极度害怕、恐慌。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回:“秦凤一闻此言,胆裂魂飞,忙忙奏知李娘娘。”

  • 8、

    胆战心寒 [ dǎn zhàn xīn hán ]

    释义:战:发抖。形容害怕之极。

    出处:《古今杂剧·楚昭王疏者下船》:“怕的是城荒国破,常子是胆战心寒。”

  • 9、

    胆战心惊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释义: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 10、

    胆颤心惊 [ dǎn chàn xīn jīng ]

    释义: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 11、

    点手划脚 [ diǎn shǒu jí jiǎo ]

    释义: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

    出处:《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只见知观指点扛棺的,正在那里点手划脚时节,公人就一把擒住了。”

  • 12、

    骇人听闻 [ hài rén tīng wén ]

    释义: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出处: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 13、

    寒毛卓竖 [ hán máo zhuó shù ]

    释义:汗毛都竖立起来。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

    出处:《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见者寒毛卓竖,舍利佛独自安然。”

  • 14、

    惶恐不安 [ huáng kǒng bù ān ]

    释义: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处:《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 15、

    魂飞魄散 [ hún fēi pò sàn ]

    释义: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 16、

    惶惶不安 [ huáng huáng bù ān ]

    释义:惶:恐惧。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处:《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 17、

    噤若寒蝉 [ jìn ruò hán chán ]

    释义: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出处:《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 18、

    惊恐万状 [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

    释义: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出处:宋·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壮而莫支。”

  • 19、

    九鼎不足为重 [ jiǔ dǐng bù zú wéi zhòng ]

    释义: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起来九鼎也不算重。

    出处:宋·傅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

  • 20、

    口吐珠玑 [ kǒu tǔ zhū jī ]

    释义:珠、玑:都是珠宝,圆的叫珠,不圆的叫玑。形容说话有文采。

    出处: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一折:“因俺夫人闻知苏轼胸怀锦绣,口吐珠玑,有贯世之才。”

  • 21、

    绵言细语 [ mián yán xì yǔ ]

    释义:绵:柔软。绵言:柔和的语言。细语:低细的语句。指说话时声音柔和细微,使人容易接受。

    出处:

  • 22、

    目目相觑 [ mù mù xiāng qù ]

    释义: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同“面面相觑”。

    出处: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我恰才见阿妈和四个叔叔都目目相觑,其中必然暗昧。”

  • 23、

    期期艾艾 [ qī qī ài ài ]

    释义: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

    出处:《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 24、

    七搭八搭 [ qī cháng bā dā ]

    释义:形容说话漫无边际,没有中心。纠缠;乱搭腔。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七回:“这里人瑞却躺到烟炕上去烧烟,嘴里七搭八搭的同老残说话。”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四回:“老爷今天七搭八搭,不知道说些什么。”

  • 25、

    遣言措意 [ qiǎn yán cuò yì ]

    释义:指写文章、说话时的用词立意。同“遣辞措意”。

    出处:宋·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陆贽之文,遣言措意,切近的当,有执事之实。”

  • 26、

    吞吞吐吐 [ tūn tūn tǔ tǔ ]

    释义: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形容说话有顾虑。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 27、

    途途是道 [ tú tú shì dào ]

    释义:指头头是道。说话或做事很有条理。

    出处:聂绀弩《题记一》:“女人的幸福是看他的丈夫怎样,应该先努力安排一个家等等,这样或者那样,说得途途是道。”

  • 28、

    文不对题 [ wén bù duì tí ]

    释义:文章里的意思跟题目对不上。指人说话或写文章不能针对主题。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名人和名言》:“所以太炎先生的第三道策,其实是文不对题的。”

  • 29、

    小心谨慎 [ xiǎo xīn jǐn shèn ]

    释义: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

    出处:《汉书·霍光传》:“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

  • 30、

    一言为定 [ yī yán wéi dìng ]

    释义: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程婴,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 31、

    言简意该 [ yán jiǎn yì gāi ]

    释义: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同“言简意赅”。

    出处:清·崔述《读风偶识》卷一:“夫《论语》所载孔子论诗之言多矣,若《关雎》、《思无邪》章,诵《诗三百》以及《兴观群怨》、《周南》等章,莫不言简意该,义深词洁。”

  • 32、

    言若悬河 [ yán ruò xuán hé ]

    释义: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同“言类悬河”。

    出处:《北史·裴蕴传》:“蕴亦机辩,所论法理,言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时人不能致诘。”参见“口若悬河”。

  • 33、

    咬音咂字 [ yǎo yīn zā zì ]

    释义:形容说话一字一板,郑重其事。

    出处:萧乾《栗子·皈依》:“‘所以你这臭丫头就没了魂似地跟了下去,对吗?’老妇人咬音咂字地说。”

  • 34、

    直截了当 [ zhí jié liǎo dàng ]

    释义:形容说话做事爽快、干脆。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五回:“紫芝妹妹嘴虽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 35、

    遮前掩后 [ zhē qián yǎn hòu ]

    释义:指说话藏头露尾,欲言又止。

    出处:宋·朱熹《答叶正则书》之四:“大家讲究到底,大开眼看觑,大开口说话,分明去取,直截剖判,不须得如此遮前掩后,似说不说,做三日新妇子模样,不亦快哉!”

  • 36、

    支支吾吾 [ zhī zhī wú wú ]

    释义:指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亦作“支支梧梧”。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 37、

    加油加醋 [ jiā yóu jiā cù ]

    释义:为夸张或渲染的需要,在叙事或说话时增添原来没有的内容。

    出处:赵树理《写作前后》:“有创作才能的人,也把现实中的特殊人物、特殊事件加以表扬或抨击,加油加醋说给人听。”

  • 38、

    井然有条 [ jǐng rán yǒu tiáo ]

    释义:犹言井井有条。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

    出处:宋·周密《癸辛杂识后集·修史法》:“凡本年之事有所闻必归此匣,分月日先后次第之,井然有条,真可为法也。”

  • 39、

    量枘制凿 [ liàng ruì zhì záo ]

    释义:比喻说话办事须从实际出发。同“量凿正枘”。

    出处:唐·杨炯《卧读书架赋》:“从绳运斤,义且得于方正;量枘制凿,术仍取于纵横。”

  • 40、

    明白了当 [ míng bái liǎo dàng ]

    释义:形容说话或做事干净利落。

    出处:

  • 41、

    滔滔汩汩 [ tāo tāo gǔ gǔ ]

    释义:滔滔:形容流水不断;汩汩: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比喻说话连续不断。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说罢,又把题诗的人名字,屈着手指头数出来,说了许多甚么生,甚么主人,甚么居士,甚么词人,甚么词客,滔滔汩汩,数个不了。”

  • 42、

    骨寒毛竖 [ gǔ hán máo shù ]

    释义: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谓骨寒毛竖也。”

  • 43、

    汗不敢出 [ hàn bù gǎn chū ]

    释义:吓得连汗都不敢往外冒了。形容紧张害怕到了极点。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 44、

    轻描淡写 [ qīng miáo dàn xiě ]

    释义: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八回:“臬台见他说得这等轻描淡写,更是着急。”

  • 45、

    适如其分 [ shì rú qí fèn ]

    释义:犹言恰如其分。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高祖》:“权者,轻重适如其分之准也。”

  • 46、

    牙牙学语 [ yá yá xué yǔ ]

    释义: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

    出处:唐·司空图《障车文》:“二女则牙牙学语,五男则雁雁成行。”

  • 47、

    言颠语倒 [ yán diān yǔ dǎo ]

    释义:说话颠三倒四。

    出处:《群音类选·〈绣襦记·蝎蛇炽恶〉》:“他是老年人,言颠语倒,不可认为闻言心旆摇。”

  • 48、

    引喻失义 [ yǐn yù shī yì ]

    释义:引喻:引用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49、

    一声不吭 [ yī shēng bù kēng ]

    释义: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梁实秋《废话》:“犹如两人见面不免说说一句‘今天天气……’之类的话,聊胜于两个人都绷着脸一声不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