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说话利落成语(31个)

  • 1、

    辩口利舌 [ biàn kǒu lì cí ]

    释义:指能言善辩,伶牙利嘴。

    出处:汉·王充《论衡·物势》:“亦或辩口利舌,辞喻横出为胜。”

  • 2、

    瞠目结舌 [ chēng mù jié shé ]

    释义:瞪: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

    出处: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梨花》:“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 3、

    词不达意 [ cí bù dá yì ]

    释义:词:言词;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出处:《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庙记》:“盖五百年而书功烈者,辞不达意,余尝叹息之。”

  • 4、

    当机立断 [ dāng jī lì duàn ]

    释义:当机:抓住时机。在紧要时刻立即做出决断。

    出处:汉·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 5、

    对答如流 [ duì dá rú liú ]

    释义:对答:回答。回答问话象流水一样快。形容口才好,反应快。

    出处:《北史·李孝伯传》:“风容闲雅,应答如流。”

  • 6、

    干净利落 [ gān jìng lì luò ]

    释义:形容没有多余的东西。令人爽心悦目。也形容动作熟练、敏捷准确。

    出处: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不是老人家,谁能做这样干净利落?”

  • 7、

    干脆利落 [ gān cuì lì luò ]

    释义:简单爽快。

    出处:南怀瑾《论语别裁·子罕》:“因为我的老朋友太多,而有许多老朋友真可怜,死得不干脆利落,拖累了别人,也苦了自己。”

  • 8、

    结结巴巴 [ jiē jiē bā bā ]

    释义:形容说话不流利。也比喻凑合,勉强。

    出处:老舍《骆驼祥子》十三:“结结巴巴的,他把昨夜晚的事说了一遍,虽然费力,可是说的不算不完全。”

  • 9、

    口若悬河 [ kǒu ruò xuán hé ]

    释义: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 10、

    口齿伶俐 [ kǒu chǐ líng lì ]

    释义: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素日虽然口角伶俐,此时一心却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也身亡命殒。”

  • 11、

    夸夸其谈 [ kuā kuā qí tán ]

    释义: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夸夸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坐下。”

  • 12、

    雷厉风行 [ léi lì fēng xíng ]

    释义: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出处: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关机阖开,雷厉风行。”

  • 13、

    理屈词穷 [ lǐ qū cí qióng ]

    释义: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 14、

    伶牙俐齿 [ líng yá lì chǐ ]

    释义:形容人机灵,很会说话。

    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调三干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损人行止。”

  • 15、

    能说会道 [ néng shuō huì dào ]

    释义:形容很会讲话。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仗着他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长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

  • 16、

    能言巧辩 [ néng yán qiǎo biàn ]

    释义: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言辩。

    出处: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恰才灵壁之战,项王遣使征布会,布与龙且有隙,称病不赴,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纵项王驰还……破项王必矣。”

  • 17、

    闪烁其辞 [ shǎn shuò qí cí ]

    释义:闪烁:光一闪一闪,比喻说话吞吞吐吐。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又诘妇缚伤,则云搔破,其词闪烁,疑乙语未必诳也。”

  • 18、

    说一不二 [ shuō yī bù èr ]

    释义: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形容说话算数。

    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四回:“这个时候的邵孝廉,就是个小小的制台一般,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庄制军没有一回驳过他的。”

  • 19、

    随机应变 [ suí jī yìng biàn ]

    释义:机:时机,形势。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出处:《旧唐书·郭孝恪传》:“世充日踧月迫,力尽计穷,悬首面缚,翘足可待。建德远来助虐,粮运阻绝,此是天丧之时。请固武牢,屯军氾水,随机应变,则易为克殄。”

  • 20、

    吞吞吐吐 [ tūn tūn tǔ tǔ ]

    释义: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形容说话有顾虑。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 21、

    哑口无言 [ yǎ kǒu wú yán ]

    释义:哑口:象哑巴一样。象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他也有儿子,少不也要娶媳妇。看三朝可肯放回家去?闻得亲母是个知礼之人,亏他怎样说了出来?’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 22、

    张口结舌 [ zhāng kǒu jié shé ]

    释义:结舌:舌头不能转动。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因紧张害怕而发愣。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过耳。”

  • 23、

    直接了当 [ zhí jiē liǎo dàng ]

    释义:形容说话、做事不绕弯子,干脆爽快。同“直截了当”。

    出处:聂绀弩《关于知识分子》:“因为反正无法挽救,倒不如各人知趣,早点‘卖身投靠’的直接了当。”

  • 24、

    出口成章 [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

    释义: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出处:《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 25、

    聪明伶俐 [ cōng míng líng lì ]

    释义:聪明:智力发达,天资高。伶俐:灵活、乖巧。形容小孩头脑机灵,活泼且乖巧。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你是聪明伶俐的人,也须识些轻重。”

  • 26、

    灵牙利齿 [ líng yá lì chǐ ]

    释义:比喻善于说话的人。

    出处:康濯《水滴石穿》第三章:“而这种种心情,竟又使得她这个灵牙利齿忽然笨得再也说不出话来。”

  • 27、

    目瞪口呆 [ mù dèng kǒu dāi ]

    释义: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 28、

    含糊其词 [ hán hú qí cí ]

    释义:含糊:不明确,不清晰。词:话语。故意把话说得模棱两可,不清楚,不明确。

    出处:唐·陆贽《论缘边守备事宜壮》:“即相执证,理全辨明,朝廷每为含糊,未尝穷究曲直。”

  • 29、

    巧舌如簧 [ qiǎo shé rú huáng ]

    释义: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出处:《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 30、

    斩钉截铁 [ zhǎn dīng jié tiě ]

    释义: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七:“师谓众曰:‘学佛法底人如斩钉截铁始得时。’”《朱子全书·孟子》:“君来惟是孟子说得斩钉截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