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是错的成语(28个)

  • 1、

    倒打一耙 [ dào dǎ yī pá ]

    释义:《西游记》故事:猪八戒以钉耙为武器,常用回身倒打一耙的绝技战胜对手。自己做错了,不仅拒绝别人的指摘,反而指摘对方。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我输了理可不输气,输了气也不输嘴。且翻打他一耙,倒问他!”

  • 2、

    恩将仇报 [ ēn jiāng chóu bào ]

    释义:拿仇恨回报所受的恩惠。指忘恩负义。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七:“奴字亦望夫荣妻贵,何期你忘恩负本,就不念结发之情,恩将仇报,将奴推堕江心。”

  • 3、

    固执己见 [ gù zhí jǐ jiàn ]

    释义: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出处:《宋史·陈宓传》:“固执己见,动失人心。”

  • 4、

    混淆是非 [ hùn xiáo shì fēi ]

    释义: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

    出处:清·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锢蔽见闻,淆混是非。”

  • 5、

    举案齐眉 [ jǔ àn qí méi ]

    释义:送饭时把托盘肖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出处:《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 6、

    迁怒于人 [ qiān nù yú rén ]

    释义: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出处:《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朱熹注:“怒于甲者,不移于乙。”

  • 7、

    强词夺理 [ qiǎng cí duó lǐ ]

    释义:强词:强辩;夺:争。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座上一人忽日:‘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 8、

    视而不见 [ shì ér bù jiàn ]

    释义: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出处:《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 9、

    三省吾身 [ sān xǐng wú shēn ]

    释义: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 10、

    是非分明 [ shì fēi fēn míng ]

    释义:正确与错误非常分明。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故贤圣之君,博观始终,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

  • 11、

    文过饰非 [ wén guò shì fēi ]

    释义: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出处:《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文。”《庄子·盗跖》:“辩足以饰非。”唐·刘知几《史通·惑经》:“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社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哉?”

  • 12、

    先发制人 [ xiān fā zhì rén ]

    释义: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出处:《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 13、

    心明眼亮 [ xīn míng yǎn liàng ]

    释义: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形容看问题敏锐,能辨别是非。

    出处:南北朝 王俭《褚渊碑文》:“风仪与秋月齐明,音徽与春云等润,韵宇弘深,喜愠莫见其际,心明通亮,用人言必由于己。”

  • 14、

    一手包办 [ yī shǒu bāo bàn ]

    释义:指一人独揽,不让别人插手。

    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你一手包揽,我只晴我的手头钱。”

  • 15、

    以德报怨 [ yǐ dé bào yuàn ]

    释义: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16、

    以退为进 [ yǐ tuì wéi jìn ]

    释义:本指以谦让取得德行的进步,后指以退让的姿态作为进取的手段。

    出处:汉·扬雄《法言·君子》:“昔乎颜渊以退为进,天下鲜俪焉。”

  • 17、

    怨天尤人 [ yuàn tiān yóu rén ]

    释义: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 18、

    蛮横无理 [ mán hèng wú lǐ ]

    释义: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出处:刘操南《武松演义》第六回:“武松在旁边说话不得,恼恨县主得了贿银,这样蛮横无理。”

  • 19、

    蛮不讲理 [ mán bù jiǎng lǐ ]

    释义: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出处: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我们社会里,也有少数不顾公共利益,蛮不讲理,行凶犯法的人。”

  • 20、

    迷途知返 [ mí tú zhī fǎn ]

    释义: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发觉自己犯了错误,知道改正。

    出处:《三国志·魏志·袁术传》:“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 21、

    明珠暗投 [ míng zhū àn tóu ]

    释义:原意是明亮的珍珠,暗里投在路上,使人看了都很惊奇。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也比喻好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

    出处:《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的璧,以暗投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

  • 22、

    迷而知反 [ mí ér zhī fǎn ]

    释义: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有了过失能够改正。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袁术传》:“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 23、

    有眼无珠 [ yǒu yǎn wú zhū ]

    释义:珠:眼珠。没长眼珠子。用来责骂人瞎了眼,看不见某人或某事物的伟大或重要。

    出处: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常言道,贤者自贤,愚者自愚,就似那薰莸般各别难同处,怎比你有眼却无珠。”

  • 24、

    儿女英雄 [ ér nǚ yīng xióng ]

    释义: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 25、

    恶人先告状 [ è rén xiān gào zhuàng ]

    释义:指坏人或理亏的人抢先诉说或歪曲事实

    出处:鲁迅《两地书》:“经我强硬的答复,没法对付,便用最终的毒计,就是以退为进,先发制人,亦即所谓‘恶人先告状’也。”

  • 26、

    反咬一口 [ fǎn yǎo yī kǒu ]

    释义:原指没有抓住兽类,反而被它咬了一口。比喻遭到指责的人强词夺理反过来攻击指责他的人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9回:“拿奸拿双,拿不住双,反咬一口,就受不得了。”

  • 27、

    拿奸拿双 [ ná jiān ná shuāng ]

    释义:奸:通奸。捉拿通奸要有成双的人证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9回:“拿奸拿双,拿不住双,反咬一口,就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