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不存在的成语(15个)

  • 1、

    荡然无存 [ dàng rán wú cún ]

    释义: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出处:唐 白居易《议碑碣词赋》:“著诚去伪,小疵小弊,荡然无遗矣。”

  • 2、

    海市蜃楼 [ hǎi shì shèn lóu ]

    释义:蜃:大蛤。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出处:《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隋唐遗事》:“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

  • 3、

    胡思乱想 [ hú sī luàn xiǎng ]

    释义:指没有根据,不切实际的瞎想。

    出处:《朱子全书·学》:“宜于日用之间,稍立课程,不要如此胡思乱量,过却子也。”

  • 4、

    化为乌有 [ huà wéi wū yǒu ]

    释义:乌有:哪有,何有。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出处:汉·司马相如作《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姹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 5、

    灰飞烟灭 [ huī fēi yān miè ]

    释义:比喻事物消失净尽。

    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6、

    空空如也 [ kōng kōng rú yě ]

    释义: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出处:《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 7、

    土崩瓦解 [ tǔ bēng wǎ jiě ]

    释义:瓦解:制瓦时先把陶土制成圆筒形,分解为四,即成瓦,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

    出处:《鬼谷子·抵山戏》:“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

  • 8、

    乌有先生 [ wū yǒu xiān shēng ]

    释义:虚拟的人名或事物。

    出处: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姹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 9、

    无中生有 [ wú zhōng shēng yǒu ]

    释义: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

    出处:《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10、

    云飞雨散 [ yún fēi yǔ sàn ]

    释义:比喻原先的事物不复存在。

    出处:隋·张公礼《龙藏寺碑》:“金编宝字,玉牒纶言,满封盈函,云飞雨散。”前蜀·贯休《行路难》诗之二:“云飞雨散今如此,绣闼雕甍作荒谷。”

  • 11、

    子虚乌有 [ zǐ xū wū yǒu ]

    释义:子虚:并非真实;乌有:哪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

    出处:汉·司马相如著《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 12、

    冰消瓦解 [ bīng xiāo wǎ jiě ]

    释义: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

    出处:晋·成公绥《云赋》:“于是玄气仰散,归云四聚;冰消瓦解,奕奕翩翩。”

  • 13、

    无影无踪 [ wú yǐng wú zōng ]

    释义:踪:踪迹。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出处: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三折:“你那里挨挨桚桚,闪闪藏藏,无影无踪。”

  • 14、

    烟消云散 [ yān xiāo yún sàn ]

    释义: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出处:《朱子全书·治道二·祯异》:“使一日之间,云消雾散,尧天舜日,廓然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