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读文章时成语(66个)
- 1、
- 2、
聱牙诘曲 [ áo yá jié qū ]
释义:聱牙:不顺口;诘曲:曲折。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出处:清·郑相如《汉林四传·开明君传》:“有荐伏生工《尚书》,上诏中大夫晁错至其家,从七岁好口授书文,聱牙诘曲。”
- 3、
- 4、
- 5、
博士买驴 [ bó shì mǎi lǘ ]
释义:博士:古时官名。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邺下谚曰: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 6、
- 7、
- 8、
- 9、
- 10、
不以辞害志 [ bù yǐ cí hài zhì ]
释义: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原意是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后也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出处:《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 11、
- 12、
- 13、
- 14、
出神入化 [ chū shén rù huà ]
释义: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不曾出声,他连忙答应。金圣叹:‘真正出神入化之笔’。”
- 15、
词不逮理 [ cí bù dài lǐ ]
释义: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出处: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少孺(枚乘)速而未工,长卿(司马相如)工而未速,孟坚(班固)辞不逮理,平子(张衡)意不及文。”
- 16、
- 17、
- 18、
发人深思 [ fā rén shēn sī ]
释义: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出处:唐·刘禹锡《柳花词三进首(其二)》:“轻飞不假风,轻落不委地。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
- 19、
- 20、
- 21、
- 22、
- 23、
扣人心弦 [ kòu rén xīn xián ]
释义: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出处:魏巍《东方》第二部第七章:“据说这人最不爱讲话,但那天的几句话,却是那样扣人心弦,感动得自己当时流下了眼泪。”
- 24、
- 25、
- 26、
- 27、
- 28、
无动于衷 [ wú dòng yú zhōng ]
释义: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以至顶到如今,偏偏碰着这位制军是不轻容易见客的,他见也好,不见也好,便也漠然无动于中了。”
- 29、
- 30、
抑扬顿挫 [ yì yáng dùn cuò ]
释义: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出处:宋·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 31、
- 32、
振聋发聩 [ zhèn lóng fā kuì ]
释义: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 33、
执迷不悟 [ zhí mí bù wù ]
释义:执:固执,坚持;迷:迷惑;悟:觉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出处: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若执迷不悟,距逆王师,大军一临,刑兹罔郝,所谓火烈高原,芝兰同泯。”
- 34、
- 35、
不忍卒读 [ bù rěn zú dú ]
释义: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出处: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闽督何公小宋,挽其夫人一联,一字一泪,如泣如诉,令人不忍卒读。”
- 36、
- 37、
白话八股 [ bái huà bā gǔ ]
释义:用白话写的类似旧时八股式的文章。比喻指应命而写的刻板文章。
出处:鲁迅《南腔北调·“论语一年”》:“ 说是《论语》办到一年了,语堂先生命令我做文章。这实在好像出了‘《学而》一章’的题目,叫我做一篇白话八股一样。”
- 38、
- 39、
- 40、
- 41、
- 42、
不蔓不支 [ bù màn bù zhī ]
释义:蔓:藤蔓,引伸为蔓延。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出处:欧阳予倩《谈昆剧和的演出》:“现在台上演的把熊友惠和侯三姑的一般情节删去,只留熊友兰与苏戍娟的一条线,干干净净八场戏,不蔓不支,我以为异常好。”
- 43、
不能赞一词 [ bù néng zàn yī cí ]
释义: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 44、
- 45、
- 46、
曲尽其妙 [ qū jìn qí miào ]
释义:曲:委婉,细致;尽:全部表达。把其中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达能力很强。
出处:晋·陆机《文赋序》:“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他日殆可谓曲尽其妙。”
- 47、
- 48、
词不逮意 [ cí bù dài yì ]
释义: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出处:清·龙启瑞《覆唐子实书》:“嗣有四乡联团之议,曾泐数行奉达,仓卒中词不逮意。”
- 49、
顿挫抑扬 [ dùn cuò yì yáng ]
释义: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出处: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靖节·休斋论〈归去来辞〉》:“陶渊明罢彭泽令,赋《归去来》,而自命曰辞。迨今人歌之,顿挫抑扬,自协声律,盖其词高甚。”
- 50、
- 51、
诘曲聱牙 [ jié qǔ áo yá ]
释义:形容文句艰涩,不通顺畅达。
出处:明·宋濂《文原》:“予窃怪世之为文者,不为不多,骋新奇者,钩摘隐伏,变更庸常,甚至不可句读,且曰:不诘曲聱牙非古文也。”
- 52、
声情并茂 [ shēng qíng bìng mào ]
释义: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伸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出处:清 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余于王氏水阁听演《寻亲记 跌包》一出,声情并茂,不亚梨园能手。”
- 53、
- 54、
- 55、
- 56、
不通文墨 [ bù tōng wén mò ]
释义:通:精通;文墨:指写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小生旧日在那里住了数年,与他相交时,他虽是个不通文墨的人,为见他与人结交真有义气,是个好男子。”
- 57、
- 58、
不以词害意 [ bù yǐ cí hài yì ]
释义: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 59、
-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