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成语来形容夏天的夜晚(56个)
- 1、
- 2、
- 3、
- 4、
电闪雷鸣 [ diàn shǎn léi míng ]
释义: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轰轰烈烈。
出处: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是英明的主意,这主意通过电话就电闪雷鸣一样传遍工地。”
- 5、
月夕花朝 [ yuè xī huā zhāo ]
释义:月明的夜晚,花开的早晨。形容良辰美景。
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你则待要爱纤腰,可便似柔条,不离了舞榭歌台,不俫更那月夕花朝,想当日个按六幺,舞霓裳未了,猛回头烛灭香消。”
- 6、
- 7、
- 8、
- 9、
- 10、
- 11、
汗流洽背 [ hàn liú qià bèi ]
释义: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同“汗流浃背”。
出处:《旧唐书·昭宗纪》:“昭宗临轩自谕之曰:‘卿等藩侯,宜存臣节,称兵入朝,不由奏请,意在何也?’茂贞、行瑜汗流洽背,不能对。”
- 12、
- 13、
- 14、
- 15、
- 16、
鸟语花香 [ niǎo yǔ huā xiāng ]
释义: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八回:“云雾渐淡,日色微明,四面也有人烟来往,各处花香鸟语,颇可盘桓。”
- 17、
秋收冬藏 [ qiū shōu dōng cáng ]
释义: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 18、
- 19、
- 20、
铄石流金 [ shuò shí liú jīn ]
释义:铄、流:熔化。石头被熔化,金属变成了水。形容天气很热。
出处:《淮南子·铨言训》:“大热铄石流金,火弗为益其烈。”战国楚·宋玉《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 21、
- 22、
- 23、
万籁俱寂 [ wàn lài jù jì ]
释义: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出处: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 24、
无边风月 [ wú biān fēng yuè ]
释义:无边:无限;岁月:风和月亮,泛指景色。原指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死后影响深广。后形容无限的美好风景。
出处:宋·朱熹《六先生画像赞·濂溪先生》:“风月无边,庭草交翠。”
- 25、
吴牛喘月 [ wú niú chuǎn yuè ]
释义: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臣犹见牛,见月而喘。”《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 26、
- 27、
- 28、
- 29、
- 30、
寸草不生 [ cùn cǎo bù shēng ]
释义:寸草:一点儿草。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亦形容灾情严重。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那山阳县有用毒药谋死公公犯妇窦娥,他问斩之时,曾发愿道:‘若是果有冤枉,着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可有这件事来?”
- 31、
浃背汗流 [ jiā bèi hàn liú ]
释义:同“汗流浃背”,形容十分惭愧或惶恐。
出处:郭沫若《文艺论集·论诗三札》:“当其方成的时候,总觉得满腔高兴,及到过了两日,自家反复读读看时,又不禁浃背汗流了。”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赫赫炎炎 [ hè hè yán yán ]
释义:形容势焰炽盛。
出处:《诗经·大雅·云汉》:“旱既大甚,则不可沮,赫赫炎炎,云我无所。”《汉书·叙传下》:“胜、广熛起,梁、籍扇烈,赫赫炎炎,遂焚咸阳。”
- 38、
- 39、
- 40、
夏日可畏 [ xià rì kě wèi ]
释义: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出处:《左传·文公七年》:“鄷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 41、
- 42、
- 43、
- 44、
- 45、
七月流火 [ qī yuè liú huǒ ]
释义:“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然而,“七月流火”多年来却常被误用来形容暑热,至今仍不绝于各种媒体,所以此古语的本来含义已被通俗而异化。
出处:《诗经·国风·豳风》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 46、
山雨欲来 [ shān yǔ yù lái ]
释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省略,指预示有事情发生
出处:郁达夫《大风圈外》:“这一种不平,怨愤,与被压迫的悲啼,以及人心跃跃山雨欲来的空气,实在还不只是一个教会学校里的舆情。”
-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