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衣服华丽的四字成语(53个)
- 1、
- 2、
- 3、
- 4、
华冠丽服 [ huá guān lì fú ]
释义:冠:帽子。形容衣着华丽。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全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不开,只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 5、
- 6、
- 7、
黄冠草履 [ huáng guàn cǎo lǚ ]
释义:粗劣的衣着。借指平民百姓。有时指草野高逸。同“黄冠草服”。
出处:曹亚伯《武昌起义·宣布满清罪状檄》:“黄冠草履之民,谁无尊亲之血气;四海九州之内,何非故国之山河。”
- 8、
- 9、
- 10、
- 11、
纳屦踵决 [ nà jù zhǒng jué ]
释义:纳:穿;屦:鞋;踵:脚后跟;决:破裂。穿上鞋子,破了后跟。形容衣着褴褛。
出处:《庄子·让王》:“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 12、
- 13、
- 14、
乔装打扮 [ qiáo zhuāng dǎ bàn ]
释义:乔装:改变服装、面貌;打扮:指化装。指进行伪装,隐藏身份。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三回:“我并不出家修道,不过是乔装打扮,掩人耳目,借着卖药为名,到处访求英雄,以图恢复中国。”
- 15、
- 16、
温文尔雅 [ wēn wén ěr yǎ ]
释义: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衣香鬓影 [ yī xiāng bìn yǐng ]
释义:形容妇女的衣着穿戴十分华丽(多指人多的场合)。借指妇女。
出处:北周·庾信《春赋》:“屋里衣香不如花。”唐·李贺《咏怀》诗:“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 23、
- 24、
- 25、
趾高气扬 [ zhǐ gāo qì yáng ]
释义: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桓公十三年》:“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 26、
珠光宝气 [ zhū guāng bǎo qì ]
释义:珠、宝:指首饰;光、气:形容闪耀着光彩。旧时形容妇女服饰华贵富丽,闪耀着珍宝的光色。
出处:清 漱六山房《九尾龟》:“簪饰虽是不多几件,而珠光宝气,晔晔照人。”
- 27、
不修边幅 [ bù xiū biān fú ]
释义:边幅: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衣着、仪表。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北齐书·颜之推传》:“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
- 28、
绫罗绸缎 [ líng luó chóu duàn ]
释义:泛指各种精美的丝织品。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京城地方的局面越大,人的眼皮子越薄,金子是黄的,银子是白的,绫罗绸缎是红的绿的,这些人的眼珠子可是黑的,一时看在眼里,议论纷纷。”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儿女英雄 [ ér nǚ yīng xióng ]
释义: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 37、
- 38、
- 39、
- 40、
- 41、
衣不重采 [ yī bù chóng cǎi ]
释义:重:重叠;采:通“彩”。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朴素,生活节俭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 42、
衣不曳地 [ yī bù yè dì ]
释义:曳:拖。衣服不拖在地上。形容生活俭朴
出处:汉·荀悦《汉纪·成帝纪》:“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著布蔽膝,见者以为童仆,使人问乃知其夫人。”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锦衣绣袄 [ jǐn yī xiù ǎo ]
释义: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指华丽的衣服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随即差人,将一包袱锦衣绣袄,与卢俊义穿着,八个小喽啰,抬过一乘轿来,扶卢员外上轿便行。”
- 49、